以下是XX院智囊团视角,不喜勿入。题主,mua~这是个好问题啊。·早在2006年的时候,我就跟我妈三番五次的提议大面积承包土地,说以后这会是一个趋势。那时候我还在读书,我妈没当回事,说我读书读傻了,因为我有一梦想,就是开庄园。另:码了N次,后来周老师的回答出来了,不过我还是决定Post出来。·问题我们是农业大国,但是我们的粮食需要大规模进口。连续10年粮食进口量是持续上扬的。当然进口的差价也是主导 展开
以下是XX院智囊团视角,不喜勿入。题主,mua~这是个好问题啊。·早在2006年的时候,我就跟我妈三番五次的提议大面积承包土地,说以后这会是一个趋势。那时候我还在读书,我妈没当回事,说我读书读傻了,因为我有一梦想,就是开庄园。另:码了N次,后来周老师的回答出来了,不过我还是决定Post出来。·问题我们是农业大国,但是我们的粮食需要大规模进口。连续10年粮食进口量是持续上扬的。当然进口的差价也是主导原因之一。城乡人口比重问题。虽然号称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但是同时因为我们的人口基数实在太大。农业人口的规模依然不容小觑啊。就题分析,由于人多地少,中国农户的经营面积有限。2006年的第二次农业普查显示,平均每户农户经营耕地9.1亩,每个农民经营耕地仅5.2亩。如此小的规模,既不利于农民增收,也不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非常怀疑报道中这个数据,2011年的人均可耕地是1.35亩,处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2。大家可以动用计算器好好的大胆的计算一下,这个数据和上面的5.2亩,匹配不? 正常的水平每农业人均耕地面积应该是在1.5—3.5亩这个区间内。附图:中国耕地分布及农田生产潜力 (请查看大图)附图:中国耕地分布及农田生产潜力 (请查看大图)土地集中方向式流转有没有好处?有利于机械化操作:机械化播种、收割、施肥、施药等(不赘述)有利于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常见性的问题就是小地块的岭沟边缘的作物都是低产的,甚至有的就几乎没有产量。有利于商业化运作。规模性的经营必然是有利于农业商业化的,同时规模化的农业商业化对农产品的供应是有利的。集中流转会成为城市发展所需人力资源的蓄水池。另:早些年政府为解决城市问题,也鼓励人口回流缺点规模性机械化的缺点会造成小部分不适于机械化操作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大幅度缩水,甚至消失,典型的作物就是——红薯。集中流转造成的农村劳力过剩。如何解决?靠城市化的推进吗?城市化推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集中流转的政策实施速度相对是迅速的。如何恰到的找到融合点也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城市化问题:农业人口会不会成垂直线增长方式涌入城市?如何解决就业?如何解决大批量农业人口拥入城市,城市的承载能力和吸纳量会不会出现严重性的问题?会不会激化社会矛盾?集中流转劳力过剩带来的,社会分配解决问题。城市的整个结构会不会形成超大基数式底层结构?短期内这会不会成为严重性的社会问题?集中流转带来的问题。举个具象点的例子,华北平原,一个小点的村庄约120人,约30个家庭。总耕地面积约400亩。人均耕地3.3亩。其中6~10个家庭有能力进行规模性承包。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只允许四家各承包100亩。那么其他的2~6家是不能同意这个方案的。(鸡毛蒜皮的事全略去)那么接下来,剩余的约100人干嘛去?打个折扣吧,其中青壮年50人,已有20人在城市劳务,那么还有30人亟待劳务输出。如果这个30乘以1W呢?乘以10W呢?乘以80W(全国村庄总约数80W)呢。那就是2400W,相当于现北京城的规模人口。如果我不保守计算、不打折扣呢?!!吃空额、假额。这个真的存在,不少农村合作社。某Boss视察某养殖场,该养殖场养牛500头。Boss说:侬这个挺好的!值得鼓励啊。回头就发放的500W扶植基金。擦,没过俩月,该养殖场就撤了。(此处按惯例晒三天,后删除。)流转前后的每户收入:以两淮平原为例,流转前每户可耕土地约10亩。每亩午季收小麦约500KG,每亩秋季收玉米约500KG,按照当前市价小麦和玉米行情在2.0元/KG。农业收入毛利约2W人民币。设定每户约2个有效劳力,其中农闲可有6个月外出务工,所务工毛收入约3.6W元,总计:5.6W;流转后,每亩流转费用约600-900元/年(现时两淮平原的土地流转行价均在800元左右)流转所得金额约8K。设定每户约有10个月的有效务工期,所得务工收入约6W。总计:6.8W。貌似流转之后收入更高啊。但是该计算没有计算生活资料开支等款项。所以我认为,流转后,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社会劳动收入分配问题。治国如烹小鲜,慢慢来吧,着急也没的办法。显示全部 收起